??廣東中天集團董事總裁張宇凱接受媒體采訪
張 三:自媒體主編
張宇凱:廣東中天集團董事總裁
張三:張宇凱先生,我知道中天集團在東莞本地主力做住宅和商業地產,比如金域華府、松湖中心、銀豐花園酒店等,后來涉足文化創意產業,改造了天寶創意谷、聯豐創意谷、工農8號等為人熟知的文化創意產業園。最初是怎么考慮的?
張宇凱:中天集團是做傳統行業起來的,但凡傳統產業到了一定程度,你再望遠一點,自然需要吸收時代最新鮮血液。中天在大環境不太差的時候,就已經提前考慮布局文化創意產業。最核心的判斷是,我認為「文化產業」發展起來沒有天花板,這在所有行業中少有。
況且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名片,體現城市性格,老百姓風俗面貌。而實際城鎮化進程中,大部分人難免“盲人摸象”,摸到什么是什么,所以一定要有人帶著問題意識去驅動,我覺得這個角色既是政府,也是企業。我自己呢,很早就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,包括公共藝術政策的制定與執行、公共藝術與商業這樣的主題感興趣。
要挖掘城市文化,背后源泉一定是創意。而作為企業,我們有什么樣的容器,能夠把這些文化創意裝起來,慢慢孵化?我覺得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樣的形式大有可為。
說起來是東莞市委市政府認識最早,趕在創意市場之前,出臺了很多引導政策,旗幟鮮明支持文化產業發展,這其實釋放了市場信息,增強了我們投資的信心。
我們像朋友一樣理解創意人才
張三:從天寶創意谷到工農8號,城中幾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都出自中天手筆,所以聊起“文創園在東莞”這樣的話題,中天一定有很多話可以說,我比較想知道,最難啃的硬骨頭都來自什么地方?
張宇凱:你說的硬骨頭,就是我們遇到的棘手問題,我想大概可以歸納成三大問題。
一是自身問題。從無到有,本來就難,尤其做文創園,無論文化信息、市場資源還是行業發育程度,都要像廣東人煲老火靚湯一樣,慢慢熬。但草創時期,面對東莞文化產業一個未經充分開墾的局面,我們的整合能力、運營能力都是相對薄弱的。
二是市場問題??梢哉f東莞是一座特色鮮明的城市,經濟發達但白領人群相對匱乏,交通便利但城市高度分散,區位優勢明顯但被廣深港三座一線城市對高端資源進行了大量分流。32個鎮區各有本地特色,民間的文化人才也以此分散其中,就我發現的好些創意人才,清溪有,石龍有,長安也有……人才可以挖掘,但信息不集聚,缺乏市場氣氛,文創園區剛開始可能無人問津,但我覺得急不來,文創園的準入門檻要守,一定物色真的文化創意團隊。
三是可持續發展問題??沙掷m有兩層意思,一是文創園區能不能可持續,二是園區里的文創企業能不能可持續。因為跟傳統產業不一樣,一般買賣是貨款兩訖,一次搞掂,但創意產業不同,創意產業不能一次買斷,文化團隊應該不斷成長,創意人才應該不斷提升,這樣才叫有戲。
張三:我理解創意產業可以套用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,從生存和安全需求,到社交和被尊重需求,最后到自我實現需求。
張宇凱:文創企業的需求確實如此,由淺入深,從基礎需求到價值需求。比方說,一個創意團隊進駐你的園區,最基本的要求是你要搞掂這里的用水供電,牌照稅費,讓它可以打開門正常運營。
對傳統物業租賃而言,工作到此就完事了,但對文創園遠遠不夠。創意團隊還有類似馬斯洛所說的社交和被尊重需求,比方說他們渴望得到政策環境的支持,想有參加行業展會的機會,想以東莞本土為聯結點抱團發展走出東莞。凡此種種,最后通向的都是文化創作者自我實現的需求。
張三:我感覺出你對創意產業有一些情意結,商業叢林法則的味道淡了,理解和關心的意味濃了,看到一個商人身上的文化感性。
張宇凱:我們常常被他們不走尋常路、勤奮創作而感動,他們很多創意行為,可能在北上廣深更容易被人理解,但在中小城市就不一定。我想我能夠像朋友一樣去關心和理解他們的創業處境。
去年以來,我們更用實際行動去直接大家,比如成立了200萬的產業扶持基金,用中天的信譽給企業背書,讓他們有機會獲得銀行的無抵押貸款,再比如我們也設立了股權投資基金,對看好的項目進行投資參股,共同成長。
當然,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我們,有一次我向工商部門咨詢,有什么措施可以方便園區企業辦理相關證照許可,工商部門的領導非常支持,說給這些企業集中辦理,免去逐家跑逐家排隊。
我之所以這么強調服務,是覺得裝模作樣的文創園最終出不了創意產業,只有動真格、講服務的園區,才有可能為創意團隊保駕護航,這過程里頭,中天沒有拿過政府一分錢,我們愿意拿在傳統產業上的收入,扶持這座城市的文創產業。
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回報
張三:回到在商言商,你怎么看文創園的回報?
張宇凱:關于回報,我認為東莞的租金收益整體是偏低的,如果只沖著租金收入,對一個集團公司來說,不一定會投資去做文創園。
我想跟大家區分一下,傳統的廠房出租,是純租賃的生意,企業來租用,我坐等收租。但文創園的出租,租的不僅是地方,關鍵是各種服務和聯動的資源,這樣的資源服務涵蓋了人才、平臺和資金等多方面,門檻高很多,所以我認為,我們談投資回報不是可以用每個月每平方多少錢來算的。
同時,創意產業回報的不僅是對中天,還有我們的城市。對住宿、餐飲、生活和辦公服務業等,文創園拉動了周邊多少就業崗位,可能要比傳統產業多十倍。
比方說南城莞太路上的聯豐產業園,這塊地原先是租給外資公司做加工貿易產業的,純租賃生意,只是一個年納稅不到600萬的工廠,而如今這里入駐的114家企業提供了超2000個白領就業崗位,每年可創稅收達4000萬人民幣。
加上東莞的政務環境配套良好,對中小企業能夠給予便利的營商環境,更加有利于文創業拉動周邊區位升級,中天就愿意跟這些創意產業共同成長,共享回報。
創意才是未來的重頭戲
張三:東莞現在這么多文創園,你怎么看?
張宇凱:那么多企業想做,跟東莞的地緣有關。東莞沒有明顯文化中心,各鎮區各有特色,民間文化活躍,海納百川,我以前在東莞讀書,就發現班上同學們都有不同口音,不同生活習慣。比方說,鳳崗的客家文化,就保留得相當不錯,那能不能延展開來,連同相鄰鎮區,提煉成一個客家文化片區?
另一方面,也跟東莞的產業底子有關。東莞曾經是世界工廠,制造業名城,可你別小看制造業,你看他們從設計、模具、生產、展銷、物流,一條產業鏈這么多環節,每個環節都有創新文章可做。明白這點就好辦,東莞傳統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能不能來一場“親密接觸”?比方說虎門服裝、厚街家具,我認為這些本地傳統產業都亟需融入創意。而且我觀察到廣州深圳的文創資源,也有流入東莞之勢。
張三:也有人疑問,這么多文創園,東莞真的需要?
張宇凱:在東莞謀求轉型升級之機,文化創意產業能加入進來,我認為是好事,這么多人在做,我相信政府也樂意看到。
越來越多人做,說明大家都有一個時代的共識。舉個例子,我每年都去香港參觀巴塞爾藝術展,這個藝術展每年連同世界各地藝廊,展出各國著名藝術家作品,不斷創作合適新晉藝術家展示的平臺,是全球藝術市場的推動者。這兩年我在巴塞爾藝術上碰到越來越多東莞人和東莞企業去看展,去了解最新的藝術作品,這在以前很難想象。
所以當我們問東莞需要這么多文化創意園嗎,其實大家默守陳規覺得東莞人就是土思維,但或許是你不了解,越來越多在莞投資者心里清楚,創意才是未來的重頭戲。
越來越多人做,也證明創意市場在發育。有市場就肯定有一個淘汰過程,我們目前看到做得好或者沒做好的項目都有,感覺文創園有點良莠不齊,這并不是最終的結果,甚至淘汰的過程還未開始。
在此我們也衷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,不以大小論英雄,共同讓行業有序、健康發展。也希望大家能有機會多多交流,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氛圍,甚至我還設想過,哪一天,我們能形成一個強勁的東莞文創品牌,可以做到品牌輸出,能夠走出去,走向全國乃至世界,讓更多的人知道東莞的歷史,東莞的現在和未來。
多數人想從1到N
少數人想從0到1
張三:目前中天主推的文創園,有什么差異發展的特色?
張宇凱:比方說“工農8號”,我們稱之為第二代文創園,它不是像一個mall一樣,開著很多店鋪,很多清吧和餐廳,我們有不一樣的思路,這個地方可能不是固定給誰用,不同創意人都可以有機會加入使用。我期待它會成為東莞的文化游覽之地,外地的朋友來,想看東莞有文化創意的地方,你會帶他去這里。
比方說“769文創園”,這是萬科集團不斷組織人來專題學習的一個地方城市項目,前不久萬科總裁郁亮專門來東莞看,他不是要看769文創園里有什么東西在擺賣,而是看這個新式的生態。
比方說“創客中心”,我把它描述為一個與文化緊密相關,又融合進其他行業的跨界創意中心。像之前虎門北柵開發了一個住宅區,有人建議不妨挖掘一下北柵這里的歷史文化,做成一些創意紀念品,在房產銷售時候贈送給客戶;開發商要設計小區花園,有人建議如果少種兩棵樹,可以省下二三十萬,不妨用這些錢請藝術家做一兩個體現北柵文化的雕塑立在小區里,豈不更令人回味。這就是我說的跨界,文化創意融入傳統產業。
張三:我想起最近讀過一本講商業思維的輕讀物,作者是PayPal公司創始人、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者彼得?蒂爾,書名的大標題叫《從0到1》,最近上了美國亞馬遜暢銷榜。
他說未來進步可以有兩種形式。第一,是水平進步,搬照已取得成就的經驗,直接從1到N,水平進步容易想象,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它是什么樣。第二,是垂直進步,探索新的道路,從0到1的進步,垂直進步較難想象,人們需要嘗試做未做過的事。
對創意這事來說,我覺得尤其值得借鑒。怎么說呢,城中不少在做創意生意的人,都是“從1到N”,類型復制,模仿式競爭,確實一定程度上能夠熱鬧市場,分一杯羹。但同時必需要有人埋頭苦干,嘗試做“從0到1”的事情,你或許會發現創意天生就可以“壟斷”市場。
出一個專家很難
那就先出一個行家吧
張三:會有一些寄托之語嗎,對東莞的文創產業,對這座城市的文創園?
張宇凱:東莞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城市,或者更直白說,我們只能厚積薄發,所以我們要有「守」的決心。
我對東莞文創產業充滿信心,大家都明白,一時半刻要出一個專家,很難,沒關系,那我們就先出一個行家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