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另一匹從傳統房地產轉型產業地產的“潛力黑馬”。
“合作,把事情做成”。言簡意賅,概括了張總的經商哲學,也道出了這位產業地產老兵眼中做事業的訣竅。
園區中國:中天2010年開始進軍產業地產領域,這個戰略轉變是怎樣形成的?
國際金融創新園
園區中國:產業地產與住宅地產是完全不同的玩法,你們的團隊在轉型過程中是否有過不適應?
張宇凱:做出這個決定的確并不容易,我們團隊內部也有過不同意見的交鋒。相比于住宅周轉快、現金流容易平衡,做園區需要一個很長的培育期,現金回流慢得多,且園區招商面對的是中小企業,住宅銷售面對的是個人消費者,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模式,團隊一開始并不適應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有針對性的制定了幾個目標。一是調動各種集團資源,先保證自己在這個行業活下來,二是快速做大規模,將園區個數、產業園建筑面積做起來,改變以前中天對外的單一開發商印象,三是做好示范園區招商,做幾個亮點出來。
圍繞這幾個目標,我們在通過集團金控平臺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方式、資產證券化、園區企業價值投資、打造孵化和眾創空間等方面做出了許多嘗試。
園區中國:產業園區建設周期長,建設培育期沉淀大量資金,這個問題怎么解決?
張宇凱:我們具體做了幾件事。
園區中國:我們看到中天在產業地產方面既有重資產的自建園區,也有輕資產的二房東模式,輕重資產平衡方面是怎樣考慮的?
張宇凱:我們覺得做產業地產永遠要考慮的就是“合作,把事做成”。做產業地產很多困難,成功的時間成本重,要么就沒做成,要么事做成了,自己也被別人并購了,能堅持到做成事的并不容易。
重資產這塊,講究的是一個產融結合。中天的原則是投入和持有之前,必須把金融方案結合在一起考慮。有了金融解決方案才敢去做重,如果后期市場有變,必須保證重資產能夠退出。對于項目儲備,中天是住宅和產業地產兩條跑道一起跑。我們整備的土地中,有舊改土地,符合住宅開發條件的,交給地產板塊去做,沒有住宅開發條件,但能做產業的交給產業園區板塊做,通過金融板塊的配合去慢慢成長。
輕資產方面,更多從資源整合的角度考慮。利用本土化優勢選擇一些可以租賃的物業,包括土地、廠房、倉儲、碼頭等,先讓我們的團隊把運營服務規模做大,既占有優質資源,也讓市場看到我們實實在在運營產業,打造品牌。同時我們希望把中天打造成開放式產業平臺,讓更多企業進來,產生更多項目合伙人。在產業地產方面,我們也將與更多不同背景的企業展開合作,將“合作”進行到底。
園區中國:我們看到中天也在東莞做一些孵化器和眾創空間,東莞的創業氛圍能否支撐這些業態?
張宇凱:東莞與其他非一線城市相比,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完整的產業集群,從原本的傳統產業中會衍生出很多新的需求,這些需求又催生出很多本土化的創業團隊。在東莞創業與北京、深圳不同,那些城市的創業必須有強大資本驅動,而在東莞創業門檻低得多,我們為這些創業團隊提供空間和各式服務,特別是金融創新服務,希望借助其發掘出一些潛力創業企業,為后續產業園的招商做儲備。
園區中國:做產業地產,運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,這方面中天有哪些考量?
張宇凱:我們現在提出一個目標,通過數據整合手段做到精兵簡政,每個園區培養一個CEO。這個CEO是這個園區負責運營或者招商的人,對外稱“CEO”,對內是“保姆”——他要做園區企業的全程保姆。對這些園區CEO來說,每個企業的所有事情都與你有關,這樣就在管理方面省去了大量的中間環節。
比如我們有一個節能環保企業,從基礎物業服務、金融服務、人才服務,對接政府的政務服務,甚至其他服務,都要由園區CEO來負責。也許他不一定能自己解決,但是必須知道這些企業的需求,能夠推動這家企業和我們的關聯板塊發生聯系,起到串聯的作用。就像一個開關,如果一下子有5個按鈕,經常會按錯,如果只有一個按鈕,一定不會按錯,如果服務類別不夠再慢慢加功能。
目前我們在園區服務體系中引入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,幾個創投機構還有基金,他們入園的同時還能為園區企業需求提供外包式服務。這部分外包式服務產生的效益,我們園區CEO能夠享受分紅,這樣就能從制度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。
通過這種模式,我們讓一線員工懂得怎樣發現價值。一旦一線員工發現入園企業的需求,我們可以馬上組織團隊去跟進。
我們正緊鑼密鼓籌備中天產業金融和大數據信息服務中心,通過引入、聯動、全金融產業鏈機構、大數據研究團隊及高校為園區企業解決短、中、長 、債券和股權融資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,滿足園區企業多層次的資金需求,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及成本。同時,我們對園區企業生產、行業、市場等經營數據進行分析研究,為企業提供最匹配的和最接地氣的參考和依據。
園區中國:中天對于登陸資本市場有沒有考慮?
張宇凱:經過幾年對園區的運營,我們對于項目的收益等各項數據看得越來越清晰,我們已在香港并購了一個投行,希望未來在香港資本市場有所突破。
園區中國:在股權投資方面,中天目前做了哪些嘗試?
張宇凱:我們的科創基金目前投了11家園區企業。在股權投資方面,我傾向于慢火煲粥、順勢而為,找到合適的退出節點和機制,這個不能急,還在持續探索和實踐當中。
園區中國:近期有哪些新動作或者想法?
張宇凱:我們最近成立了中天產業集團,將會對原有的運作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。